第 974 期 亞太腸病毒偵測網絡─新南向國家參訪
第 954 期 指定傳染病介紹—拉薩熱Lassa Fever
第 940 期 如假包換—新冠SEM仿真病毒養成記
第 934 期 運用反向基因技術發展手足口症疫苗
第 908 期 已經接種疫苗的人如何傳播Delta變種病毒?
第 901 期 新冠肺炎檢測方法介紹—病毒核酸、抗原快篩和血清抗體檢測
第 899 期 COVID-19病毒變異株與疫苗效果
第 871 期 國際合作成果展暨《一步一腳印:腸病毒防治國際合作紀實》新書發表會
第 863 期 國衛院以實證與數學模型驗證台灣的防疫成效
第 857 期 登革病毒感染症:一命、二運、三風水
第 836 期 人與病毒的《孫子兵法》攻防戰
第 820 期 2019旗艦計畫台越國際合作紀實
第 810 期 與馬來亞大學團隊的國際合作交流經驗
第 809 期 第38屆美國病毒學年會參與紀實
第 802 期 台越生技醫藥交流合作現況與挑戰:2019年台越生技醫藥產業交流座談會摘錄
第 794 期 2019菲律賓熱帶醫學研究所國際合作參訪紀實
第 789 期 登革病毒與先天免疫系統的攻防交戰
第 781 期 社會變遷與蚊媒傳染病的轉變
第 769 期 2018年亞太腸病毒偵測網絡工作小組會議報告
第 768 期 腸病毒國際論壇(下)
第 767 期 腸病毒國際論壇(上)
第 753 期 本土登革熱可以根絕嗎?
第 732 期 本院建立感染性病媒蚊專用實驗室與蚊媒傳播病毒小鼠模式
第 671 期 參加第17屆EB病毒暨相關疾病國際研討會之心得
第 645 期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疫苗諮詢會議紀實
第 626 期 南台灣成年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流行病學:聚合酶鏈鎖反應/噴霧電離質譜儀研究
第 616 期 建立人類SCARB2基因轉殖鼠動物模式及其作為腸病毒感染之應用
第 594 期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參訪心得
第 586 期 在C型肝炎病毒發現後25年的今天 —研討會後記
第 523 期 本院完成第一階段H7N9疫苗株馴化並選出優質H7N9疫苗株
第 501 期 2013年中國大陸流感H7N9疫情及疫苗研發
第 500 期 新型流感H5N2人用疫苗株之製備
第 482 期 流感權威Webster教授建議「台灣應開發人用H5N2疫苗」—「新型動物流感研討會」記實
第 443 期 H5N1新型流感的流行及疫苗研發現況─ 新型流感疫苗專家會議後記
第 441 期 腸病毒71型疫情監測及疫苗研發進展
第 406 期 EB病毒在鼻咽癌中促進淋巴球浸潤並抑制局部免疫反應的機制
第 387 期 腸病毒71型疫苗進程說明
第 386 期 國人對抗A/H1N1新型流感病毒交叉反應抗體效價的研究
第 369 期 本院「越南感染症研究計畫」之研究現況
第 346 期 內質網壓力誘發鼻咽癌細胞中EB病毒致癌蛋白質LMP1的表現
第 298 期 台灣小兒麻痺沙賓疫苗政策的商榷-由分離出的口服疫苗株與臨床疾病關聯的研究談起
第 273 期 北台灣地區腸病毒71型流行病學世代研究
第 269 期 B型肝炎病毒Pre-S突變株證實可以預測肝癌的發生
第 257 期 病毒相關噬血症候群的致病機制與治療
第 253 期 國衛院與越南胡志明市第一兒童醫院感染症研究雙邊合作成果
第 251 期 台灣SARS的經驗對H5N1流感可能大流行挑戰的啟示
第 249 期 EB病毒再活化與相關癌症發炎現象之關係:EB病毒溶裂期轉活化蛋白質Zta促進鼻咽癌細胞表現趨化因子IL-8
第 231 期 台灣地區2000至2005年腸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-著重於腸病毒71型演變的探討
第 217 期 台灣的疫苗產業政策
第 167 期 新型流感H5疫苗臨床試驗的最新進展
第 162 期 EB病毒再活化時的基因調控
第 122 期 國衛院因應禽流感相關研發進度說明會
第 63 期 B型肝炎病毒pre-S突變株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